詳情
“從目前看,今年公司兩系水稻種子受損大概占80%至90%。我們正在做鑒定,但愿結果好于預期,但就全國兩系水稻種子而言,部分品種缺口可能在30%左右,明年部分品種有可能出現緊缺。”安徽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安徽華安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效忠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蘇皖兩系雜交水稻部分品種70%報廢
根據國家標準GB4401.1—1996的規定,水稻種子分常規種、雜交種、制種親本三類,制種親本主要為制種企業和研究機構所用,農民種植所用的水稻種子包括常規種和雜交種,雜交稻種的制種方法又分為兩系法制種和三系法制種。
在夏季長日照、高溫情況下,若水稻種子表現為雄性不育,這時所有正常品種都能和它雜交,產生雜交種子,這個種子就是兩系雜交水稻種子。這種光溫敏不育系水稻在秋季短日照、低溫情況下又變成了正常的水稻,這是因為水稻屬于雌雄同花的自花授粉植物,可以自身繁殖。
全國農技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兩系水稻制種面積約35萬畝左右,主要分布在江蘇、廣西、湖南、江西、安徽和四川等省區。制種面積在1萬畝以上的省份有,江蘇18萬畝,安徽、廣西、廣東、湖南均在3萬畝左右,其他省在1萬畝及以下。
“這種制種方法要同時兼顧兩個安全期,才能確保兩系雜交稻種高產量和高純度。今年7月22日至8月10日,也就是日全食時期,持續低溫陰雨寡照,出現了幾十年來從未有過的對兩系雜交水稻制種極端不利的天氣,而這段時間正好是安徽、江蘇等地區兩系稻制種不育系育性轉換的敏感時期,因此導致制種生產過程中母本出現自交結實,種子質量出現問題。”張效忠說。
他解釋說,多年的氣象信息資料基本確定了兩系雜交水稻制種不育系育性敏感安全期、抽穗揚花安全期,安徽生產基地花期安排在8月10日至15日,江蘇安排在8月15日至20日。“但今年通過鏡檢,安徽生產基地8月15日、江蘇生產基地8月18日之前抽穗不育系育性轉為可育,出現自交結實現象,所產種子可能報廢。”
據張效忠測算,這部分制種面積占兩系制種總面積的70%左右,另外一部分制種由于不育系推遲播種,加強田間管理,推遲抽穗期,錯開了低溫寡照期,所產的種子合格,但這部分種子僅占總面積的20%左右,還有10%左右的制種田情況介于上述兩者之間,可能有自交結實,也可能沒有自交結實,所產種子需要經進一步鑒定合格后方能銷售。
五河縣種子公司總經理郭獻普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在該公司1萬畝左右水稻制種基地中,兩系占40%,兩系中約有40%有自交結實現象,這部分種子只能作為商品稻。
“兩系制種對氣候要求較高,屬于靠天吃飯行業,每年天氣變化對兩系制種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今年的日全食嚴重影響了兩系制種,受災較大的地區主要在江蘇、安徽兩地,而且兩地均有上百個品種受到影響,部分兩系水稻品種可能全部報廢,但品種不同影響也不同??傮w來說,兩系可能受到重創,但對三系水稻制種和常規制種沒有影響。”郭獻普說。
2010年水稻供種或將偏緊
“明年水稻種子緊缺,趕快囤點稻種或買制種企業的股票吧,肯定賺錢。”記者在安徽采訪水稻制種企業時,他們大都表示,明年水稻可能大面積缺種,制種企業間已經在傳遞著這種信息。
“明年水稻供種可能偏緊。”安徽省種子協會秘書長李愛青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如此說。
江蘇鹽城明天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姚立生接受記者采訪時干脆說,公司明年將對安徽市場不供種,雖然該公司在安徽天長市擁有制種基地。姚立生沒有解釋不供種的原因,他只是告訴記者,公司2009年制種基地受日全食影響較大,但這是不是直接原因導致不供種,他沒有回答記者的提問。
中國種業第一股、合肥豐樂種業公司董事長陳茂新10月26日下午面對媒體用行動表明了豐樂的態度,“受天氣影響,2010年全國水稻供種可能嚴重短缺,豐樂基地也受到一定損失,我們的供種也將緊缺,但我們將以負責任的態度對待,嚴禁不合格的種子銷售到農民手中。”
當天下午,陳茂新親手啟動了粉碎機,主動銷毀價值300萬元的1.7萬公斤西甜瓜種子。“這批種子是幾年來公司庫存和有瑕疵的種子,我們也曾因如何處理這批種子持有不同意見,希望最大限度地發揮它們的價值,并公開向社會招標出賣,規定買方只允許作飼料、榨油、肥料等,不得作為商品種子出售。然而,近百家企業的購買意愿讓我們認識到,如果不徹底銷毀這批種子,一旦作為商品種子流入市場,將給農民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對于不合格的水稻種子,我們也將如此,希望此舉能為明年部分企業敲響警鐘。”陳茂新說。
記者對安徽兩系制種企業抽查采訪發現,企業均表示明年兩系種子缺口在30%左右,部分品種更嚴重,總體水稻供種將偏緊。但安徽的數據是否會影響全國的水稻供種?明年雜交水稻種子行情如何?
在水稻三種制種方式中,因常規種、三系法制種受日全食影響較小,而兩系法制種的總產量也只占總量的25%左右,所以,在江蘇、安徽兩地,即使按80%受損上限計算,受損失的種子在總量中將占20%.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近日對2010年雜交水稻種子供需情況進行了分析,該分析認為,2009年受災嚴重,為歷年少有。在雜交早稻方面,江西、湖南等地早雜制種前期干旱造成花期不育、收獲期陰雨造成穗發芽等原因,導致減產較重。兩系雜交稻因江蘇、安徽兩省兩系雜交稻制種受到極端氣候影響,遭受自然災害,制種親本育性轉換,自交結實嚴重,造成部分種子報廢。雜交中稻方面,四川全省不同程度受災,以岡優系列相對較重。
總體上,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分析認為,雖然江蘇、安徽等地兩系雜交稻制種受災,但由于2009年兩系制種大幅增長,總面積達34萬畝以上,估計總產量與2008年持平,在4500萬公斤—4800萬公斤,加上庫存,明年可供種約為5300萬公斤—5500萬公斤。由于近年來兩系稻種植面積上升較快,估計明年需種量約為5000萬公斤—5400萬公斤,供需基本平衡,其中早稻略缺,中晚稻供需平衡。
分析同時認為,2010年雜交水稻種子供應雖然總體平衡,但存在結構性問題。
“影響主要是部分品種,尤其是兩系。雖然總量不大,但現在兩系雜交水稻因米質比三系優良,產量又比常規種高,2003年以后逐步發展起來,很受老百姓歡迎,這幾年兩系雜交水稻普及很快。”張效忠說。
2009年市場也反映了這一變化。“雜交早稻種子基本滿足了需求,但品種間需求差異大。兩系稻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兩系稻種子一直處于價格較高、供應較緊張的局面,估計明年這種情況還將延續。”安徽省農委農業局局長牛運生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先天不足又遇天災,制種基地隱患凸現
在日全食引起種子受災的背后,是制種基地先天缺陷的必然。
在日前剛閉幕的第七屆全國種子信息交流暨產品交易會上,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發布了全國2010年主要農作物品種供求信息,這也是全國一年一度較權威的、有關下一年農作物品種供求的信息。但作為特別提示,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提醒,2009年部分制種基地搶購、套購現象重于往年,部分質量不合格種子可能會流入市場,帶來質量安全隱患。
制種基地套購是指,制種基地在產量低、面積少、種子市場緊俏的年份,一些不法商販受利益驅動,以略高的價格非法收購他人制種基地的種子;制種農戶違反合同將所產的種子以較高的價格私賣給其他商販,二者互相配合,形成套購行為。
事實上,搶購、套購、規模小、風險防范體系單一等一直在困擾著制種基地。
“現在農村青壯年都外出打工,種田不像過去那樣精耕細作,拋荒現象嚴重。制種需要成片成片的地,假設有一千畝地,中間有兩三畝地種別的,有其他的花粉,就不行,很多基地能夠做到幾百畝或上千畝連片已經不錯了,很難回到上世紀80年代幾千畝連片的規模。”李愛青說,雜交水稻制種正面臨這樣一個尷尬的局面,制種基地難上規模、難以連片、難以管理,而且伴隨著基地整體素質偏低、生產成本被動提升、制種比較效益低等因素。
此外,他還告訴記者,由于目前尚無雜交水稻制種方面的農業保險,一旦制種行業出現像今年日全食這樣的極端天氣,不僅給農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使種子企業面臨滅頂之災。
據了解,農民種植普通水稻,畝產在600公斤左右,而制種基地每畝水稻產量只有200公斤左右,而且栽培、管理、施肥要求極高,一般公司與農戶簽定的合同價在10元/公斤以上。今年由于育性轉換,不但產量偏低,而且稻谷干癟,商品稻價格都達不到。目前不合格種子如果仍按合同價執行,意味著種子公司10元每公斤收購后,賣出不到1.8元每公斤,這一差價足以將種子公司幾年的利潤吞噬掉。但種子公司如若不按合同價收購,一方面農民會上訪,另一方面,第二年農民將不愿意再種。記者自10月份采訪種子問題以來,幾乎所有兩系水稻制種公司負責人都在忙于同農戶溝通,尋求妥善處理的辦法。
“雜交稻我們是世界領先的,但是我們并沒有因此而做出一個世界領先的企業來,種業要做大做強,不光是資金問題,還有風險和政策問題。”張效忠說,此次日全食給制種業帶來的災害也暴露出制種基地應對風險的能力十分有限。
“種植普通水稻還有農業保險,而制種基地由于涉及到制種公司,保險公司不愿意向公司提供保險,只向農戶保險,所以目前制種基地保險仍然是零,政府曾答應對制種公司部分損失給予一定賠償,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實際的行動。”郭獻普說。
一方面是雜交水稻種子制種工作自身存在很多隱患:包括農戶制種積極性差,受農村勞動力缺乏影響,制種基地萎縮,制種技術難以到位;集中連片的制種基地在減少,插花田現象普遍存在,種子質量難以保證;種子企業制種前期投入加大,基地套購問題越來越嚴重等。另一方面,由于應對風險的社會防范機制缺失,制種企業處于高風險,一旦災難發生,后續監管跟不上,單個企業自律顯然不足以維持行業秩序,制種基地的隱患和損失最終將傳遞到終端市場,埋單的只能是農民。
由于雜交水稻種子不能留種必須經制種后購買,農歷春節后,各地早稻將陸續進入育秧階段,為了消除目前市場彌漫的恐慌情緒,同時也為了防止個別小公司因賠付能力有限,降低種子質量和品質要求,明年向市場銷售不合格種子,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已經發出預警:
2009年水稻制種將給2010年市場帶來經營秩序和質量安全隱患,2010年兩雜種子,尤其是雜交水稻種子從數量上看,與2009年相當,沒有本質變化,但目前某些企業已經出現借助制種受災等事件過分炒作的苗頭,2010年供種初期市場價格可能較亂,但供求關系將最終決定市場價格。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同時提醒部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及經銷商,不要做“擊鼓傳花”游戲的最后一個人,企業要嚴把質量關,不要抱有僥幸心理,不要鋌而走險。
蘇皖兩系雜交水稻部分品種70%報廢
根據國家標準GB4401.1—1996的規定,水稻種子分常規種、雜交種、制種親本三類,制種親本主要為制種企業和研究機構所用,農民種植所用的水稻種子包括常規種和雜交種,雜交稻種的制種方法又分為兩系法制種和三系法制種。
在夏季長日照、高溫情況下,若水稻種子表現為雄性不育,這時所有正常品種都能和它雜交,產生雜交種子,這個種子就是兩系雜交水稻種子。這種光溫敏不育系水稻在秋季短日照、低溫情況下又變成了正常的水稻,這是因為水稻屬于雌雄同花的自花授粉植物,可以自身繁殖。
全國農技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兩系水稻制種面積約35萬畝左右,主要分布在江蘇、廣西、湖南、江西、安徽和四川等省區。制種面積在1萬畝以上的省份有,江蘇18萬畝,安徽、廣西、廣東、湖南均在3萬畝左右,其他省在1萬畝及以下。
“這種制種方法要同時兼顧兩個安全期,才能確保兩系雜交稻種高產量和高純度。今年7月22日至8月10日,也就是日全食時期,持續低溫陰雨寡照,出現了幾十年來從未有過的對兩系雜交水稻制種極端不利的天氣,而這段時間正好是安徽、江蘇等地區兩系稻制種不育系育性轉換的敏感時期,因此導致制種生產過程中母本出現自交結實,種子質量出現問題。”張效忠說。
他解釋說,多年的氣象信息資料基本確定了兩系雜交水稻制種不育系育性敏感安全期、抽穗揚花安全期,安徽生產基地花期安排在8月10日至15日,江蘇安排在8月15日至20日。“但今年通過鏡檢,安徽生產基地8月15日、江蘇生產基地8月18日之前抽穗不育系育性轉為可育,出現自交結實現象,所產種子可能報廢。”
據張效忠測算,這部分制種面積占兩系制種總面積的70%左右,另外一部分制種由于不育系推遲播種,加強田間管理,推遲抽穗期,錯開了低溫寡照期,所產的種子合格,但這部分種子僅占總面積的20%左右,還有10%左右的制種田情況介于上述兩者之間,可能有自交結實,也可能沒有自交結實,所產種子需要經進一步鑒定合格后方能銷售。
五河縣種子公司總經理郭獻普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在該公司1萬畝左右水稻制種基地中,兩系占40%,兩系中約有40%有自交結實現象,這部分種子只能作為商品稻。
“兩系制種對氣候要求較高,屬于靠天吃飯行業,每年天氣變化對兩系制種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今年的日全食嚴重影響了兩系制種,受災較大的地區主要在江蘇、安徽兩地,而且兩地均有上百個品種受到影響,部分兩系水稻品種可能全部報廢,但品種不同影響也不同??傮w來說,兩系可能受到重創,但對三系水稻制種和常規制種沒有影響。”郭獻普說。
2010年水稻供種或將偏緊
“明年水稻種子緊缺,趕快囤點稻種或買制種企業的股票吧,肯定賺錢。”記者在安徽采訪水稻制種企業時,他們大都表示,明年水稻可能大面積缺種,制種企業間已經在傳遞著這種信息。
“明年水稻供種可能偏緊。”安徽省種子協會秘書長李愛青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如此說。
江蘇鹽城明天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姚立生接受記者采訪時干脆說,公司明年將對安徽市場不供種,雖然該公司在安徽天長市擁有制種基地。姚立生沒有解釋不供種的原因,他只是告訴記者,公司2009年制種基地受日全食影響較大,但這是不是直接原因導致不供種,他沒有回答記者的提問。
中國種業第一股、合肥豐樂種業公司董事長陳茂新10月26日下午面對媒體用行動表明了豐樂的態度,“受天氣影響,2010年全國水稻供種可能嚴重短缺,豐樂基地也受到一定損失,我們的供種也將緊缺,但我們將以負責任的態度對待,嚴禁不合格的種子銷售到農民手中。”
當天下午,陳茂新親手啟動了粉碎機,主動銷毀價值300萬元的1.7萬公斤西甜瓜種子。“這批種子是幾年來公司庫存和有瑕疵的種子,我們也曾因如何處理這批種子持有不同意見,希望最大限度地發揮它們的價值,并公開向社會招標出賣,規定買方只允許作飼料、榨油、肥料等,不得作為商品種子出售。然而,近百家企業的購買意愿讓我們認識到,如果不徹底銷毀這批種子,一旦作為商品種子流入市場,將給農民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對于不合格的水稻種子,我們也將如此,希望此舉能為明年部分企業敲響警鐘。”陳茂新說。
記者對安徽兩系制種企業抽查采訪發現,企業均表示明年兩系種子缺口在30%左右,部分品種更嚴重,總體水稻供種將偏緊。但安徽的數據是否會影響全國的水稻供種?明年雜交水稻種子行情如何?
在水稻三種制種方式中,因常規種、三系法制種受日全食影響較小,而兩系法制種的總產量也只占總量的25%左右,所以,在江蘇、安徽兩地,即使按80%受損上限計算,受損失的種子在總量中將占20%.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近日對2010年雜交水稻種子供需情況進行了分析,該分析認為,2009年受災嚴重,為歷年少有。在雜交早稻方面,江西、湖南等地早雜制種前期干旱造成花期不育、收獲期陰雨造成穗發芽等原因,導致減產較重。兩系雜交稻因江蘇、安徽兩省兩系雜交稻制種受到極端氣候影響,遭受自然災害,制種親本育性轉換,自交結實嚴重,造成部分種子報廢。雜交中稻方面,四川全省不同程度受災,以岡優系列相對較重。
總體上,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分析認為,雖然江蘇、安徽等地兩系雜交稻制種受災,但由于2009年兩系制種大幅增長,總面積達34萬畝以上,估計總產量與2008年持平,在4500萬公斤—4800萬公斤,加上庫存,明年可供種約為5300萬公斤—5500萬公斤。由于近年來兩系稻種植面積上升較快,估計明年需種量約為5000萬公斤—5400萬公斤,供需基本平衡,其中早稻略缺,中晚稻供需平衡。
分析同時認為,2010年雜交水稻種子供應雖然總體平衡,但存在結構性問題。
“影響主要是部分品種,尤其是兩系。雖然總量不大,但現在兩系雜交水稻因米質比三系優良,產量又比常規種高,2003年以后逐步發展起來,很受老百姓歡迎,這幾年兩系雜交水稻普及很快。”張效忠說。
2009年市場也反映了這一變化。“雜交早稻種子基本滿足了需求,但品種間需求差異大。兩系稻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兩系稻種子一直處于價格較高、供應較緊張的局面,估計明年這種情況還將延續。”安徽省農委農業局局長牛運生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先天不足又遇天災,制種基地隱患凸現
在日全食引起種子受災的背后,是制種基地先天缺陷的必然。
在日前剛閉幕的第七屆全國種子信息交流暨產品交易會上,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發布了全國2010年主要農作物品種供求信息,這也是全國一年一度較權威的、有關下一年農作物品種供求的信息。但作為特別提示,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提醒,2009年部分制種基地搶購、套購現象重于往年,部分質量不合格種子可能會流入市場,帶來質量安全隱患。
制種基地套購是指,制種基地在產量低、面積少、種子市場緊俏的年份,一些不法商販受利益驅動,以略高的價格非法收購他人制種基地的種子;制種農戶違反合同將所產的種子以較高的價格私賣給其他商販,二者互相配合,形成套購行為。
事實上,搶購、套購、規模小、風險防范體系單一等一直在困擾著制種基地。
“現在農村青壯年都外出打工,種田不像過去那樣精耕細作,拋荒現象嚴重。制種需要成片成片的地,假設有一千畝地,中間有兩三畝地種別的,有其他的花粉,就不行,很多基地能夠做到幾百畝或上千畝連片已經不錯了,很難回到上世紀80年代幾千畝連片的規模。”李愛青說,雜交水稻制種正面臨這樣一個尷尬的局面,制種基地難上規模、難以連片、難以管理,而且伴隨著基地整體素質偏低、生產成本被動提升、制種比較效益低等因素。
此外,他還告訴記者,由于目前尚無雜交水稻制種方面的農業保險,一旦制種行業出現像今年日全食這樣的極端天氣,不僅給農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使種子企業面臨滅頂之災。
據了解,農民種植普通水稻,畝產在600公斤左右,而制種基地每畝水稻產量只有200公斤左右,而且栽培、管理、施肥要求極高,一般公司與農戶簽定的合同價在10元/公斤以上。今年由于育性轉換,不但產量偏低,而且稻谷干癟,商品稻價格都達不到。目前不合格種子如果仍按合同價執行,意味著種子公司10元每公斤收購后,賣出不到1.8元每公斤,這一差價足以將種子公司幾年的利潤吞噬掉。但種子公司如若不按合同價收購,一方面農民會上訪,另一方面,第二年農民將不愿意再種。記者自10月份采訪種子問題以來,幾乎所有兩系水稻制種公司負責人都在忙于同農戶溝通,尋求妥善處理的辦法。
“雜交稻我們是世界領先的,但是我們并沒有因此而做出一個世界領先的企業來,種業要做大做強,不光是資金問題,還有風險和政策問題。”張效忠說,此次日全食給制種業帶來的災害也暴露出制種基地應對風險的能力十分有限。
“種植普通水稻還有農業保險,而制種基地由于涉及到制種公司,保險公司不愿意向公司提供保險,只向農戶保險,所以目前制種基地保險仍然是零,政府曾答應對制種公司部分損失給予一定賠償,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實際的行動。”郭獻普說。
一方面是雜交水稻種子制種工作自身存在很多隱患:包括農戶制種積極性差,受農村勞動力缺乏影響,制種基地萎縮,制種技術難以到位;集中連片的制種基地在減少,插花田現象普遍存在,種子質量難以保證;種子企業制種前期投入加大,基地套購問題越來越嚴重等。另一方面,由于應對風險的社會防范機制缺失,制種企業處于高風險,一旦災難發生,后續監管跟不上,單個企業自律顯然不足以維持行業秩序,制種基地的隱患和損失最終將傳遞到終端市場,埋單的只能是農民。
由于雜交水稻種子不能留種必須經制種后購買,農歷春節后,各地早稻將陸續進入育秧階段,為了消除目前市場彌漫的恐慌情緒,同時也為了防止個別小公司因賠付能力有限,降低種子質量和品質要求,明年向市場銷售不合格種子,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已經發出預警:
2009年水稻制種將給2010年市場帶來經營秩序和質量安全隱患,2010年兩雜種子,尤其是雜交水稻種子從數量上看,與2009年相當,沒有本質變化,但目前某些企業已經出現借助制種受災等事件過分炒作的苗頭,2010年供種初期市場價格可能較亂,但供求關系將最終決定市場價格。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同時提醒部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及經銷商,不要做“擊鼓傳花”游戲的最后一個人,企業要嚴把質量關,不要抱有僥幸心理,不要鋌而走險。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上一個:
頒發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獲兩大權威認同
上一個:
頒發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獲兩大權威認同
Copyright ? 2021 四川農大高科農業有限責任公司 蜀ICP備20024782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