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情
近日,農業部在北京召開2010年超級稻示范推廣品種確認評審會,專家對來自12個?。▍^)申報的26個品種進行了評審,最終確認產生12個超級稻品種。
“這12個超級稻品種將擇日予以公布。”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工作人員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
據悉,由河南新鄉農科院培育的“新稻18號”被評為我國第四批超級稻品種,這也是該省培育出的第一個超級稻品種。同時。2005年確認的超級稻品種“遼優1052”因生產應用面積過小,根據超級稻品種退出規定不再冠名“超級稻”。
“新稻18號”2008年通過國家審定。
經過試驗、示范和推廣,豐產性表現突出,2009年11月的一組測產數據顯示,平均畝產為807.8公斤,比國家北方超級稻產量指標(780公斤/畝)高出27.8公斤;米質達國標2級優質米,中抗稻瘟病,高抗條紋葉枯病。
2008年和2009年,新稻18號”初步推廣社會經濟效益顯著,在黃淮稻區兩年總計151萬畝,增產稻谷1.2億公斤,新增社會經濟效益2.4億元。
超級稻,是一種單產大幅提高、品質優良、抗性較強的新型水稻超高產水稻品種。20世紀以來,我國在水稻研究領域一直居于世界領先地位。進入80年代后,全世界無論是常規稻還是雜交稻,其產量均出現了徘徊。1994年,國際水稻研究所通報了該所育成的“新株型稻”。新聞傳媒以“超級稻將有助于多養活近5億人口”為題進行報道,從而引起了世界各產稻國的極大關注。“超級稻”這一名稱也因此傳遍全球。研制出超級稻成為世界各國農業專家們夢寐以求、力圖攻克的世界難題。但由于復雜的技術原因,這一研究一二十年來在全世界進展不大。
中國超級稻研究起步較晚卻進展迅速。1996年,中國農業部立項“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并組織實施,2005年啟動實施了超級稻品種選育與示范推廣工作專項。截至目前,經農業部確認示范推廣的超級稻品種(組合)為80個,覆蓋了17個超級稻示范推廣?。▍^、市),為我國超級稻進一步大面積推廣奠定了堅實基礎。截至2009年,超級稻累計推廣種植面積已超過3500萬公頃,按每公頃增稻谷0.9噸算,已累計增產稻谷3000萬噸,創造經濟效益超過700億元。
專家表示,推廣種植超級稻有助于中國最終形成“少種、多收、高效、環境友好”的水稻生產新格局,達到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提高稻作產出與投入比、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減少環境污染和增加稻農經濟收入的目的。
中國的超級稻研究對解決世界糧食問題也作出了巨大貢獻。
2000年,超級稻計劃的“姊妹計劃”———水稻基因組測序和重要農藝性狀功能基因組研究取得歷史性突破。兩年后,中國科學家正式完成并公布了中國水稻(秈稻)基因組“精細圖”,打破了少數公司在這方面的壟斷,讓各國科學家共享研究數據,對全世界農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提出并主持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的“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介紹,第一期超級稻在國外的增產非常顯著,尤其是在印度尼西亞。當地稻谷產量每公頃4.5噸,我們超級稻是每公頃9.5噸。另外還有菲律賓,當地稻谷全國平均產量每公頃也是4.5噸,我們的水稻是每公頃7.2噸。
據了解,我國農業部正在研究制訂《中國超級稻研究與推廣規劃(2011~2015)》,提出到2015年新培育30個超級稻品種,當年超級稻全國推廣面積達到1000萬公頃,每畝平均增產50公斤,節本增效100元,帶動全國水稻單產水平明顯提高,繼續保持我國水稻育種國際領先水平。
袁隆平院士1月15日在海南博鰲說,經過13年研究推廣,中國超級稻研究已取得可喜成績,在糧食主產區小面積試種大獲成功,水稻還有很大的增產潛力,到2015年單季超級雜交稻大面積示范的產量將達900公斤/畝。
“這12個超級稻品種將擇日予以公布。”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工作人員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
據悉,由河南新鄉農科院培育的“新稻18號”被評為我國第四批超級稻品種,這也是該省培育出的第一個超級稻品種。同時。2005年確認的超級稻品種“遼優1052”因生產應用面積過小,根據超級稻品種退出規定不再冠名“超級稻”。
“新稻18號”2008年通過國家審定。
經過試驗、示范和推廣,豐產性表現突出,2009年11月的一組測產數據顯示,平均畝產為807.8公斤,比國家北方超級稻產量指標(780公斤/畝)高出27.8公斤;米質達國標2級優質米,中抗稻瘟病,高抗條紋葉枯病。
2008年和2009年,新稻18號”初步推廣社會經濟效益顯著,在黃淮稻區兩年總計151萬畝,增產稻谷1.2億公斤,新增社會經濟效益2.4億元。
超級稻,是一種單產大幅提高、品質優良、抗性較強的新型水稻超高產水稻品種。20世紀以來,我國在水稻研究領域一直居于世界領先地位。進入80年代后,全世界無論是常規稻還是雜交稻,其產量均出現了徘徊。1994年,國際水稻研究所通報了該所育成的“新株型稻”。新聞傳媒以“超級稻將有助于多養活近5億人口”為題進行報道,從而引起了世界各產稻國的極大關注。“超級稻”這一名稱也因此傳遍全球。研制出超級稻成為世界各國農業專家們夢寐以求、力圖攻克的世界難題。但由于復雜的技術原因,這一研究一二十年來在全世界進展不大。
中國超級稻研究起步較晚卻進展迅速。1996年,中國農業部立項“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并組織實施,2005年啟動實施了超級稻品種選育與示范推廣工作專項。截至目前,經農業部確認示范推廣的超級稻品種(組合)為80個,覆蓋了17個超級稻示范推廣?。▍^、市),為我國超級稻進一步大面積推廣奠定了堅實基礎。截至2009年,超級稻累計推廣種植面積已超過3500萬公頃,按每公頃增稻谷0.9噸算,已累計增產稻谷3000萬噸,創造經濟效益超過700億元。
專家表示,推廣種植超級稻有助于中國最終形成“少種、多收、高效、環境友好”的水稻生產新格局,達到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提高稻作產出與投入比、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減少環境污染和增加稻農經濟收入的目的。
中國的超級稻研究對解決世界糧食問題也作出了巨大貢獻。
2000年,超級稻計劃的“姊妹計劃”———水稻基因組測序和重要農藝性狀功能基因組研究取得歷史性突破。兩年后,中國科學家正式完成并公布了中國水稻(秈稻)基因組“精細圖”,打破了少數公司在這方面的壟斷,讓各國科學家共享研究數據,對全世界農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提出并主持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的“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介紹,第一期超級稻在國外的增產非常顯著,尤其是在印度尼西亞。當地稻谷產量每公頃4.5噸,我們超級稻是每公頃9.5噸。另外還有菲律賓,當地稻谷全國平均產量每公頃也是4.5噸,我們的水稻是每公頃7.2噸。
據了解,我國農業部正在研究制訂《中國超級稻研究與推廣規劃(2011~2015)》,提出到2015年新培育30個超級稻品種,當年超級稻全國推廣面積達到1000萬公頃,每畝平均增產50公斤,節本增效100元,帶動全國水稻單產水平明顯提高,繼續保持我國水稻育種國際領先水平。
袁隆平院士1月15日在海南博鰲說,經過13年研究推廣,中國超級稻研究已取得可喜成績,在糧食主產區小面積試種大獲成功,水稻還有很大的增產潛力,到2015年單季超級雜交稻大面積示范的產量將達900公斤/畝。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上一個:
荃銀高科:被指無上市資格
下一個:
四川:“稻”理不同 農夫種起有點難
上一個:
荃銀高科:被指無上市資格
下一個:
四川:“稻”理不同 農夫種起有點難
Copyright ? 2021 四川農大高科農業有限責任公司 蜀ICP備20024782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