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情
新華網武漢4月8日電(記者李鵬翔)來自國際水稻研究所、非洲水稻中心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華中農業大學的水稻專家8日在武漢會聚一堂,舉行蓋茨基金“綠色超級稻”亞洲地區20092010年度年會,共同研討“綠色超級稻”研究的技術路線和研究重點。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旭表示,培育高產、優質、抗病蟲、高效利用氮磷營養元素的“綠色超級稻”,是保護環境、實現水稻生產可持續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這對亞洲、非洲資源貧乏的農業發展尤其重要。“綠色超級稻”項目就在這樣背景下于2008年11月正式啟動。
在國際水稻研究所、非洲水稻中心和中國科學家的合作努力下,項目取得了可喜進展。項目先后向亞非15個目標國家寄送了雜交水稻組合163個,常規稻品系58個。項目已在6個目標亞洲國家舉行了5個短期培訓班,共169人參加了培訓,主要培訓雜交水稻的制種和選育技術,以及水稻分子育種的新概念和新方法。
劉旭介紹說,項目將利用中國具有較高產量潛力的成熟水稻品種與來自亞洲、非洲的優良水稻基因資源配制新種群體,開展異地穿梭育種,培育符合“綠色超級稻”育種目標并適應目標國家的新品種。
在此次年會上,來自國際水稻研究所、非洲水稻中心等研究機構及中國、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國家的水稻專家還作了專題發言。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上一個:
國內百名研究人員聯手攻關綠色超級稻
下一個:
第二代轉基因作物更加具有優勢
上一個:
國內百名研究人員聯手攻關綠色超級稻
下一個:
第二代轉基因作物更加具有優勢
Copyright ? 2021 四川農大高科農業有限責任公司 蜀ICP備20024782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成都